2009年1月27日星期二

這裡的眼淚特別多



  曾聽說過這樣的一句話,大概是:「人的手上有五個球,是代表家庭、情侶、健康、朋友及工作,除了工作這個球是用橡膠製成,其他四個也是玻璃球。」意思就是要大家要小心呵護家庭、情侶、健康及朋友,稍一不慎便會覆水難收;而工作是橡膠球,有起有伏,倒不用太過在意。

  就是帶着這樣的想法,開始走進這間辦公室,彷彿與這裡的關係是最典型的「合則來,不合則去」,也用不着放下太多感情。然而,在這個辦公室裡面,我卻感到比別處都多的眼淚。記得初入職時的一位伙伴,常因工作安排與同事關係而哭。開始的時候,我還會勸說一兩句:別因工作讓自己情緒起伏太大;及後,我便勸說同事離職,因為人生不只工作,而且在外是天空海闊。

  到今天,我依然會看到同事在哭,有的是為了萬分無奈,有的是為了「恨鐵不成鋼」,有的是為了抒發不平。我漸漸明白到,眼淚有多重,就代表你對這個機構投入的感情有多重。這一滴滴眼淚,總是蘊含了太多的無奈與委屈。

  想到這滴眼淚中的情,我就反省到自己對舊伙伴的說話有多殘忍。像電台主持勸說人家離婚般,我漠視了她對這個機構的感情與植根。現在見到同事在哭時,我會說一兩句話,讓對方明白,我們也走過這一步,彼此並非踽踽獨行,而每滴掉下的淚也值得肯定。畢竟我們還年輕,涉世未久,我們還以與朋友同學的方式來跟同事相處,也引來了很多喜怒哀樂。

  也許這裡的眼淚特別多,到了別處後,眼淚是沒有了,情誼也沒有了。無論在何處,到底是編者仍要懂得流淚,我們還要被文章感動、要為不平事發聲,也要為合理事堅持。

2009年1月20日星期二

站在附近



















當我依然帶着那份驚愕與不知所措躲在暖和的被窩裡時,你卻仍在外哽着眼淚四處奔走着。從你顫抖着的聲線,讓我親身感到那份心如刀剖的痛,在我仍在腦裡搜索安慰字句時,你又已獨自重新上路。在這種時候,你永遠比我堅強與能幹。

我沒甚麼能耐,只能默默地等待。若果可以的話,我希望能像「聖鬥士」般,將我的小宇宙全都傳送給你,讓你在外面多一點溫暖。未來的日子,不知是長是短,也許都不好走。我的一張利嘴,在這個時些時候往往失語,看過很多慰藉的話語,也沒能記起一句。彷彿所有感官系統全都失靈,卻只能感到你感到痛楚。然而,在你向前走的時候,我會走在你的身後;在你停下喘息時,我會站在你附近。

2009年1月4日星期日

走到這裡



  有些路,只能一個人走。路,也只有一路走來的這一段。

  直到從小的伴兒出嫁時,我才驚覺我們已走到這裡。我們到了不得不為自己打算將來的日子,開始有了各自的生活計劃,各自的盤算,也自歸自地顧慮著。

  就這樣,姐已出嫁快兩個月,婚禮出乎意料的順利:媽出乎意料的未有哭成淚人、爸出乎意料的未有喝過酩酊大醉,我也出乎意料的未有感到「脫苦海」的喜悅。我們過去廿多年的日子說不上是相親相愛地過,然而四份一世紀以來的爭執,煉就我們知彼知己的默契。

  就是這樣淡淡地過去了,以後的日子相信我們沒有相爭的機會,我們會更懂得表達自己的關受與體諒。我跟她不是情侶,所以我們下半生不用一起生活;我跟她不是朋友,所以我們不會間中來電相聚通宵談一回天。也許,我們以後的見面更多是出於父母或節慶的原故而聚頭。

  她以後的事情自有她的另一半為她打點的,所以後知後覺的我在婚宴前夕,才著急地要為她多作一點點事。

  走到這裡,過去是明明白白地踏實走過,確切得有點模糊。彷彿跟這個世界脫了節,周遭的人成家的成家,創業的創業,我卻還是剛剛上路的模樣,那麼落後無知。過去的日子及眼前的日子,就是張愛玲在《對照記》結語中所描述的那樣:「悠長得像永生的童年,相當愉快地度日如年,我想許多人都有同感。然後崎嶇的成長期,也漫漫長途,看不見盡頭。」

  只是不知道我們到了中晚年的時候會否也感到:「然後時間加速,越來越快,越來越快,繁弦急管轉入急管哀弦,急景凋年倒已遙遙在望。一連串的蒙太奇,下接淡出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