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漸漸長大,我們是否仍願意相信:「退一步海闊天空。」
因着眼界所限,我們都只看到跟前咫尺之地,伸開雙臂所能觸及的便是世界:是冷、是暖、是有稜有角、是圓圓沌沌,卻是一沙一世界。你看繁花似錦,我看滿目蒼夷,然後我們開始為着真理而爭吵。
爭吵一開始,便意味着我們不再伸手到處觸摸,因為我們以為已經足夠了解。本來「道不同」自然可以各走各路,可惜上蒼總錯配了太多鴛鴦。雖然不得不成為怨侶,但也不能整天怨懟無言,所以我們試着退一步。只要退一步,彼此有了空間,爭吵也理應消弭。然而,騰出了的空間,偏惹來對方更進一步。
人們總易輕視別人的價值,一本書在外行人眼中,就只是一疊釘裝好的紙,編輯頓成了一個手工業從業員,機械地用雙手逐頁填滿文字,好與壞的標準是一個個準確的數字。當編輯丟掉了腦袋只剩下一雙手時,便成了沒有脊樑的動物。老編輯分享心得,最看重的不是技巧與語言能力,卻是不卑不亢的風骨。即使如殷海光的折衷處世,也有不能退讓的底線。
原來我們還未讀懂「退一步海闊天空」的本意,這個「退一步」絕非指讓步,而應是抽身而去。那個編輯人從容就義的時代已過去,剩下的是個容不下編輯人的時代。可幸或是不幸的,編者會讓步,但還是有所堅持的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